自我掌控的本质和力量
这个世界究竟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?意义、幸福与情感究竟是真是假、是虚是实?为什么我们总是难以改变,总是故态复萌?为什么我们常常埋怨命运、半途而废?什么叫做活在当下?又是什么东西算作能够掌控?
我想不只是我,有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一系列问题。而恰是今日午休,一个简单的想法给了我一个思考的入口。
我躺在床上时想到,前两年失眠很久,前一阵子前吃过两个月的佐匹克隆有不错的效果,尔后我怕成瘾就直接断了药。但之后我再没睡不着过。是因为在服用安眠药期间找回了放松的感觉,此后每次关灯上床,我都能做到主动做一次全身扫描,将皱紧的眉头、紧绷的四肢、激动的心跳和急促的呼吸给一一调整,将眉头下搭、将四肢舒展、屏气听心、放长呼吸,我还会想象眼睛望着眼皮的景象,黑色中夹杂深红,点缀着捕捉不到的紫白斑点。只为了将视野从想象中的场景中拉回,辅以想象一根激光射线不断从头向脚扫描,我的意识聚焦点始终在额头、背部、手臂、腿部循环游离,将所有紧绷的地方主动放松,紧贴床板的部分放大支撑感。至此我再也没失眠过。
我自然会将这件事联想到日常的生活里,我一直在想怎么利用这件事给我带来启发,从而能真正做到计划中的改变呢?
起初我以为只是放松感,是不是日常学习工作太紧绷了?但当我在工作时刻意放松后,发现效率提升不会长久,明显不是其中的本质原因。
而就在我从这四五年都在思考的掌控力中试图找到答案时,我发现知乎那些高赞回答、那些心理学书籍,都试图把这一系列问题抽象化,把它们统一归结为所谓的“认知”。但总给我一种道理都对,似乎没什么用的感觉。而那些从中真正受益的人,我认为真正核心在于和这些知识的交互。也就是常常见到的“实践”。
“实践”这个词依旧太大了,并没有一个具体事项的定义。而在我中学时期看过一个心理学当中的“面部反馈假说”,类似于说只要你做出微笑的表情,那么你大概率就会开心。
这个假说给了关于掌控感的启发。我们的知识、情感、逻辑都是抽象的,其实他们都是不可控的,真正可控的是你的动作、表情,你的关节和肌肉群。或许你看到这想笑,觉得这不就是客观事实不以主观意志而转移吗?是的,是这个道理。但我强调是掌控的部分:自我掌控的本质不是对知识和情感的掌控,是对关节和肌肉群的掌控。逻辑和情绪都不过是人类的想像物,爱情、理想、痛苦都是假的,真的只有荷尔蒙、多巴胺和内啡肽。你能控制的是对全身肌肉群的调度和张弛,以及主观注意力的紧收和游离。
心理治疗常用的冥想方案,以及常提的活在当下,背后都是对这一掌控感的重塑。它的重点就在于拒绝抽象化!当你诉诸于所谓我要活在当下这样的抽象语句时,就如同失眠时反复对自己说:我要放松,放松了才能睡着。可惜这只会加剧症状,真正有用的是药物和你主动检查并放松全身的肌肉群。包括对运动和锻炼的鼓励,也是强化对身体能动性的感知。而这一切的反面,即对自我能动性的忽略,就会导致抑郁和焦虑,陷入各种抽象表述无法自拔。要知道知识水平并非导致幸福的直接因素。
所以正如那句话:当你动作是一只鸭子、叫起来也是一只鸭子、长得还想一只鸭子时,那你就是一只鸭子。把你的掌控力和注意力放在你的全身肢体躯干和肌肉群上,而非那些抽象的语句上。阅读时:不用纠结厚厚一本书怎么样都学不会读不完,注意力放在双眼是否足够自然端正地接受文字反射回的视觉信息,以及脑后是否在主动回忆、联想和推理,一旦有不正确的感知,校正回来;练字时:专注于手部发力部位对下笔的粗细正斜的影响,与目标子集做对比进而改正;锻炼时:专注于全身肌肉群的收缩释放,正确进行由点及面的发力方式;敲代码时:双手理应自然不应过分紧绷,注意力集中在敲动的指尖和跟随光标的视线。
你真正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身体,要做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。